2006年12月27日 星期三

竹北與苗栗青年組織交流——如何面對政府?如何走入社區?

文/楊鎮宇 刊於<南方電子報2007.12.27>

2006年12月16日,寒風冽雨的週六下午,新竹竹北六家國小內,舉辦一場座談會,「竹北青年公民論壇–青年在地行動經驗分享與串連」。這是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劃、新竹縣文化局協辦、竹北市中興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承辦的,公民美學行動列車巡迴論壇第十二站,活動名稱為「再現六家舊風華—新瓦屋聚落文化節」,而這場座談會便是這文化節的一系列活動之一。

這場座談會以竹北青年行動聯盟及苗栗YA這兩個青年組織為主,目的是讓兩個社群成員交流,也希望透過對話,展開串連的可能性。在活動宣傳中有段文字說明著這樣的安排,「近幾年,我們看見各地的青年自發性地形成社群,希望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,尋找到在地行動的論述,並親身在生活中實踐,包括高雄美濃後生會、台灣青年論壇、竹北青年行動聯盟、苗栗YA等社群的出現,展現新世代參與公民社會的熱情與活力。」

竹北青年行動聯盟在新竹地區,可說是近年來少數青年自發組成的團體,社區工作者陳板提到,他剛剛上大學那一年有個竹北青年組織,距現在已二十多年,當時由現任立委彭紹瑾號昭,一次竹北地區大學生的聯誼活動,集合地點是竹北的天主堂,去了石門水庫的阿姆坪露營。而「苗栗YA」可說是苗栗第一個由年輕族群自發性籌組的團體,其取名既親切也有深意,Miaoli-YA,英文為Miaoli Youth Activist。在今年暑假舉辦的青年營隊,也是第一例由青年自力籌辦、不使用公部門資源、以小額募款為主要財源。

座談開端一如尋常情況,台上幾位主辦協辦單位人士輪流致詞,而輪到此次活動企畫主持人曾年生時,他開頭便望著台上與台下,然後說:「椅子就代表位置,位置就是種權力,權力可能是種階級,這會讓人不夠自在。我想最好是不要分台上台下,大家一起圍成一圈比較自在!」

接著是兩個組織各自介紹。竹北青年行動聯盟的兩個靈魂人物是林詩雲與陳詩全。林詩雲,六家人,畢業後有感於故鄉六家因六家高鐵的緣故,大遍農地在數年內迅速變成高樓大廈,而決定投身六家社區工作。陳詩全,台中人,曾擔任竹北六家的社區規劃師,與林詩雲結識並一起推動竹北青年行動聯盟。主要成員約十多人,包括在外地的大學生與在地的高中生,今年暑假曾舉辦營隊「看見竹北活力青年營」,在播放營隊照片時,苗栗YA的成員一致驚呼,借用國小的教室場地、以及紅色的活動布條等都好像啊!

苗栗YA的主要發起人為劉介修、張逸民。兩人皆在南部求學,前者為高雄醫學院學生,後者為成大建築系學生,懷著對苗栗公共事務的熱情,聚首討論,之後逐漸透過網絡其他成員,目前約有十多名成員,今年暑假也舉辦營隊「發現苗栗青年行動營」,而在營隊結束後成員固定聚會,討論苗栗不同面向的主題。

兩個青年組織對話中,逐漸發現彼此共同的焦慮。一是「做什麼?」,張逸民說,當苗栗YA逐漸成形後,外人常會看我們想做什麼?內部成員也常自問,我們能做什麼?苗栗湯皓茹則說,我們到底要為苗栗做什麼?怎麼做?竹北的陳詩全也提到,之前曾有許多團體在竹北辦過營隊,但是每辦一次他越焦慮,因為在地人並未因此而集結。不過在這次暑假的營隊中,因為參加者與主辦者多為在地青年,人與人的關係比較緊密,而且在田野調查時間,對平日熟悉的地方有了新的觀點,並且重新思考都市計畫、六家高鐵對在地的影響。

二是「人咧?」,劉介修提到,竹北和苗栗地區其實有類似的處境,都面臨了同樣的政經環境,竹北六家高鐵是經濟發展下的產物,使得竹北地區正處於巨大的轉變中,而苗栗也是全球化下的災區,派系政治與黑金政治,而且人口外流。林詩雲則認為,新竹的人才都流到竹科去了,願意留在社區工作的年輕人實在不多,這時劉介修回應說,苗栗雖然沒有科學園區,可是年輕人也都流向外地。在場剛好有位苗栗通霄年輕女生,現正在竹北中興社區工作,因此劉介修開玩笑說,就連搞社造的也有些人往社造熱點竹北跑。

三是「怎麼做?」,竹北的林詩雲談到,十多年前的社區運動多以事件為主,不過現在好像都暗暗來,議題不是很明顯,就以六家高鐵為例,他便常思考到底要如何開展此討論。苗栗的劉介修則是對於資源的取得有較多討論,他認為社區運動或青年組織若都以接政府計畫來維生,便只有追著一個又一個計畫跑,無法思考長遠目標,他比喻這像是政府出習題,青年作答,一旦政府不出這習題(補助項目)了,青年難道就不作答了嗎?因此苗栗YA今年暑假的營隊籌畫,在經費部分,便採小額募款,向親朋好友、向支持的商家募款,而不向政府申請補助。

關於經費問題,引起許多討論,竹北陳詩全認為要不要拿政府補助,是程度的問題,不一定要完全不拿,林詩雲認為,申請專案,是為了支持在地團隊。而在場一位來自苗栗造橋的社造志工,他認為苗栗YA提出的說法太理想化了,一個活動可以去一一募款,但是要永續辦社區運動,要辦二十個活動,難道也要一直募款,因此他認為目前的社造非常需要政府的專案!對此質疑,劉介修回應道,搞社區運動為何要辦很多場營隊跟活動,如何跳脫政府這種「給錢的結構」才是重點。

對此,活動企畫人之一的黎屋伙房黎振君認為,面對運作經費外,還需思考不同生活模式的可能性。如何放慢角度,做好每件生活上的小事,或者是增加實際在社區生活的經驗,而這正是學生與上班族最缺乏的。如何挖掘社區中不花費太多又深具生活智慧的各式技藝,是他現下關心的重點。

另一位活動企畫人曾年有則認為,社區運動,不只外造也要內造,不獨寫意也有寫實。資源並不是只有財力這一項,包括人力、物力都是資源的一種。並提醒,做社區運動的出發點是,做讓人感動的事,若懷著這初衷,用生命的長度去檢驗各種問題,很可能每個人處於不同的階段,因此不同階段的人除了互相批判外,其實也可以互相陪伴。就像在面對一秒前因老廟而光榮、後一秒急著要花錢拆廟的老人,除了批判外,還能有哪一種面對方法?如何挖出問題的根源?

綜觀整場座談,較多討論是在組織運作方式,較大爭議是在如何面對政府資源,不過有趣的是,這次座談會本身,其實已經是拿政府的補助,在討論青年組織自己的關切:在政府出錢的場子裡,討論要不要拿政府的錢?不過可能因為寒流加上大雨,完全沒有民眾或社區居民參加,也較少討論到具體的現實處境,或許也凸顯了青年在地組織的困境:如何打入社區居民的生活?如何挖掘各地社區可能共同面對的處境?


竹北青年公民論壇 會議記錄

竹北青年公民論壇--青年在地行動經驗分享與串連

時間:2006年12月16日(六)14:00~17:30
地點:中興社區活動中心(六家國小內)

引言人:
邱榮漢(國家文藝基金會公民美學、新竹縣社區營造中心專案執行)

分享人:
林詩雲(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、竹北青年行動聯盟召集人)
陳思全(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公司、竹北青年行動聯盟副召集人)
劉介修(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、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理事、苗栗YA發起人)
張逸民(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、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理事、苗栗YA發起人)

沒有留言:

苗栗YA!夥伴共同學習和成長的聯播